【食物與營養小知識011】肉類和海鮮的營養價值重點分析列表

 




關於吃肉類和海鮮,我覺得重要的營養知識。


成分

肉類與海鮮營養價值重點分析

醣類

1.      醣類含量少,動物肉還是有肝醣,只占0.1-3%

 

油脂

1.          (鮭魚、鯖魚、秋刀魚) 富含omega-3脂肪酸,幫助身體抗發炎

2.          吃肉或海鮮基本上都會吃到油,油會夾在肉當中,不過各種類和部位的肉類、海鮮脂肪量差異大,其中,飽和脂肪酸約占1-20%,飽和脂肪酸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增加結直腸癌、腎臟、胰臟胃癌風險,建議避開內臟類(蝦頭、蟹膏等) 和加工肉品 (香腸、火腿、培根)就對了

*備註: 高脂肪的食物促進膽囊收縮素 (CCK)分泌,導致賁門括約肌放鬆,引起胃食道逆流

 

蛋白質

1.          完全蛋白質,高生物利用率 (HBV),能修補、新生組織,同時吸收率比植物蛋白好

2.          大便臭 (原因和lysine、糞臭素有關)

3.          (表層魚類) 含有較多組胺酸,容易放太久產生組織胺,引發過敏,所以,吃新鮮的魚是非常重要的

 

維生素

1.          (肉內臟) 富含維生素AB1B2

2.          (豬瘦肉) B群特別豐富

3.          (魚肉及其內臟) 富含維生素B2B3B6

4.          含有蔬菜、黃豆沒有的維生素B12

5.          不含維生素C

6.          (魚類) 含維生素D

 

礦物質

1.      肌肉和血液富含「」,動物的血基質鐵吸收率是植物的非血基質鐵的5倍,對於缺鐵性貧血的人,血基質鐵相比非血基質鐵,是更好的來源。但是,動物性食物缺乏植酸消滅鐵產生的自由基,容易致癌,過多的血基質鐵可能增加大腸直腸癌風險。而定期捐血的人會減少身體儲存的鐵,可能降低5年內罹患及死於腸道癌症的一半風險

2.       富含「鋅」,鋅參與身體>300種反應,給予免疫系統支持,和蛋白質合成有關(包含皮膚、黏膜等),幫助傷口癒合,是人體僅次於鐵,含量第二高的礦物質

 

補充

1.      肉鹼(carnitine)、卵磷脂 (lecithin)、膽鹼 (choline)被大腸細菌 (gut flora)代謝產生三甲胺 (TMA),經由肝臟酵素形成三甲胺氧化物  (TMAO, trimethylamine N-oxide),造成身體發炎,並增加心血管風險,如: 動脈粥狀硬化 (血小板過度反應/泡沫細胞活化) 和血栓形成 (改變膽酸和膽固醇運輸)

2.      高溫烹調肉類、乳酪和加工食品的糖化終產物(AGEs)含量高,又稱糖毒素,使蛋白質交叉連結,加速老化,引起組織硬化、氧化壓力及發炎,衍生白內障、黃斑部病變,同時影響大腦

3.      (內臟、肉汁) 普林 (purine)含量高,不適合尿酸偏高的人吃

4.      肌酸 (creatine)代謝產生肌酸酐 (creatinine),對於腎臟代謝不好的人,可能需要留意肉類的攝取量,同時,腎臟病需限磷的患者,可以留意「肉類磷的吸收率比植物中磷的吸收率高」這件事 (動物性磷在腸胃道吸收率40-60%,植物性的20-50%,加工品無機磷則是100%)

5.      受到畜牧養殖環境影響,肉類可能殘留環境賀爾蒙、抗生素等,而海洋養殖或是捕撈之海鮮,有重金屬及輻射汙染風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