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廚房筆記008】關於米的小整理:米種分類、食品科學、料理


 因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盛行,很多人開始不太吃飯,但是,你知道嗎? 稻米是台灣少數能自給自足的農作物,工作時,有時候會被問到,要吃糙米還是胚芽米? 紫米黑米是一樣的嗎? 吃什麼米會容易升高血糖? 要選什麼米? 這篇文章將與你分享米的小知識


(一)  米種分類

傳統台灣飲食中的稻米為在來米還有糯米,後來日本引進蓬萊米,逐漸變成台灣人日常飲食中的米飯,米種主要分成粳米和秈米這2種,糯米則是有分粳糯和秈糯,因為常見,所以也列入下表中比較

 

蓬萊米

(粳米)

在來米

(秈米)

糯米

外觀

半透明、圓短

(大多數水晶米)

不透明、細長

 (大多數泰國米)

不透明

(略有乳白色,有分圓糯和長糯)

直鏈 : 支鏈澱粉

14

11.5

100%

支鏈澱粉

:

2.57.5

11.5-3

11

(吸收率小,不易老化)

口感

依種類而有差異,通常平常吃的米就是這個,軟軟的

較沒黏性,較鬆散,煮熟後口感通常較硬、乾,粒粒分明

較軟黏、糊糊的

料理舉例

壽司、白飯

河粉、蘿蔔糕、米苔目、碗糕、在來米粉、飯店的炒飯

油飯、粽子、湯圓、年糕、麻糬

*支鏈澱粉含量越高,升糖速度越快,建議須血糖控制者盡量少吃糯米製品,因為它的支鏈澱粉很高

 相關文章:【營養師廚房筆記002】一張表格看懂澱粉的烹調變化

 

(二)  加工程度分類

糙米保留的天然成份比白米和胚芽米高,米脫殼後就是糙米,糙米脫去部分米糠就是胚芽米,若去除所有米糠層和胚芽,就是白米。針對血糖控制,建議可以多選擇糙米,會比白米好,如果不能接受糙米的味道,可以一半的糙米混一半的白米,並且適度增加泡米和燜飯的時間,讓飯變好吃~ 另外,會建議以乾飯為主,若煮稀飯或太過軟糊,升糖指數會較高

*補充:除了選擇米種之外,每餐吃的全榖雜糧類份量也很重要,原則上建議每餐一碗飯以內,搭配均衡飲食

 

(三)  顏色分類

依照米的顏色可分成白米、紫米、黑米、紅米(紅粟米/紅糯米)等,主要影響顏色的成分是花青素,以下列舉較容易混淆的紫米和黑米!

 

紫米

黑米

別稱

黑糯米

黑糙米

升糖

指數

較高

(支鏈澱粉較高)

較低

產地

花蓮光復

壽豐

雲林等

彰化

料理舉例

八寶粥

米糕

黑米飯

 

(四)  市售米的分類

逛街買米的時候,種類很多,要怎麼挑呢? 這邊整理了一些有名的米,供選購參考!

米種

簡介

越光米

(蓬萊米)

米粒皎白,粒型整齊完整(蠻大顆),完整米率達72%以上,彈性口感佳,不會煮得糊在一起,米粒甜度佳,冷卻後仍保有美味,吃過就回不去。不易種植,價位高,用於高級壽司和日式餐廳

台農71

(蓬萊米)

又稱益全香米,有芋頭香,來自台中

台粳2

米粒大,具黏彈性,香味濃郁,適合帶便當

台粳8

高產量和穩定,但是不耐儲存

台粳9

又稱壽司米,好吃又耐儲存,冷掉不會乾

台粳16

產量高,支鏈澱粉含量低

台中秈10

口感有別於一般秈米,較軟Q,有類似粳米的口感

 

最近深刻體會到米的種類、品質及烹調方式會影響料理的美味程度,通常在日式家庭料理吃到的米飯都非常好吃,可能跟洗米的技巧、煮飯的技巧、米種都有關係,好吃的米飯單吃就就超好吃

 

留言